![]()
1.初来乍到
邹,战国时国名,其中心地域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境内,故国国都在今邹城市南部峄山之阳。
2.置邹县
秦、汉朝:秦统一中国后,废分封,置郡县。秦始皇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,分天下为36郡,在邾国故地设邹县,隶薛郡。县治在邾国故城。
3.多次变迁
西汉,实行郡国制,郡、国之下辖县。
三国、晋、南北朝:三国时,驺县属魏。此后,“驺”又写作“邹”。
晋代,仍设邹县,隶鲁郡。东晋初,兖州刺史曾镇邹山。南北朝时期,邹县初属刘宋。
北魏,仍设邹县,隶鲁郡。
4.唐宋元明清
隋、唐时期:隋代,设邹县,隶鲁郡。唐代,设邹县,隶兖州鲁郡上都督府。
北宋,设邹县,隶京东西路袭庆府。
金代,设邹县,隶山东西路滕州。
元代,设邹县,隶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滕州。宋仍旧。金改为滕州,属兖州。元隶益都路。
明代,设邹县。洪武初隶济宁府。洪武十八年(1385年),济宁府降为州,兖卅升为府,邹县又隶兖州府。
清代,设邹县,隶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兖州府。
5.尘埃落定
1912年2月,废府后邹县属岱南道,1914年6月属济宁道,1925年属兖济道。1927年废道后直属山东省。
1949年8月,始属尼山专署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设邹县,隶山东省。
1992年10月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邹县,改设邹城市,为山东省直辖,济宁市代管的县级市。